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原创 -> 直通一线
建好“小驿站”彰显“大关爱”
2025-11-25 08:35:39   
2025-11-25 08:35:39    来源:大武口区总工会

  每天早晨7点,外卖骑手马海龙已经骑着电动车穿梭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街头,开始了一天的配送工作。王飞飞是一名快递员,还是自治区劳模,每天工作起来,最怕手机没电、没热水、没地方歇脚。不过,他们坦言,“现在工会驿站里啥都有了。”

  在大武口区,像王飞飞和马海龙这样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超过2600人,他们包括外卖骑手、快递员、网约车司机、货车司机、环卫工人等,是城市运转的重要力量。然而,由于工作流动性强、劳动关系不稳定,他们常常面临“吃饭难、喝水难、休息难、如厕难”等问题。近年来,大武口区总工会结合户外劳动者的实际需求大力推进“工会驿站”建设,让劳动者在奔波之余,有一个温暖的“家”,可以歇脚、充电、取暖、避暑,甚至学习、维权。

  对于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、环卫工人、外卖骑手、出租车司机而言,“喝口热水、吃口热饭、歇歇腿脚”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,却曾是困扰他们已久的“大难题”。喝水难、休息难、充电难,不仅影响着户外劳动者工作效率,更考验着他们的职业尊严与幸福感。

  近年来,大武口区总工会结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实际需求,已经建成33家工会驿站,像“365+工会驿站”24小时服务的站点就有8家,实现了全天候贴心服务。这些工会驿站成为一线户外劳动者、外卖骑手、快递小哥的“庇护所”。遍布城乡的工会驿站不仅仅是一项便民设施的普及,更是一座城市人文关怀和治理智慧的生动体现。

  工会驿站之“功”,在于将服务做到了户外劳动者的心坎上。仔细观察驿站内的配置:免费的直饮热水器和微波炉,直击“喝水难”“吃饭凉”的痛点;配备多接口充电插座的桌椅,让时刻离不开手机的骑手和快递员能安心“续航”;还有应急药箱、卫生间、储物柜等,无一不是针对户外劳动者高频需求而设。这种“缺什么、补什么”的精准施策,用实实在在的资源配置,将“急难愁盼”清单变成了“满意服务”清单。

  工会驿站之“情”,在于为社会公平与尊重提供了有形关怀。一个驿站,不仅是一处物理空间,更是一个“尊严空间”。它向所有户外劳动者敞开大门,意味着社会正式承认并尊重他们的付出与价值。驿站墙上的“劳动最光荣”标语,通过一桌一椅、一杯一水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尊重。在工会“娘家人”的关怀下,无论从事何种职业,每一位辛勤的劳动者都值得被善待,每一份汗水都应被看见、被呵护。

  工会驿站之“义”,在于探索了城市公共服务的新范式。许多工会驿站并非全部“另起炉灶”,而是巧妙地利用现有资源,与银行、商超、社区服务中心等合作共建。这种“不求所有,但求所用”的开放模式,不仅快速扩大了服务网络的覆盖面,实现了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,更将关爱劳动者的理念植入了更多社会单元的日常运营中,激发了社会力量的协同参与。它告诉我们,城市的温情治理,可以“积小善成大爱”。

  工会驿站的灯光,让城市记住了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。“累了,就来驿站歇歇;有困难,就找工会帮忙。”这不仅是大武口区总工会的承诺,更是全区工会“娘家人”对每一位劳动者的尊重与关怀,让“工会服务在身边”从口号变为触手可及的温暖现实,让劳动之光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闪耀得更加温暖、更有尊严。(大武口区总工会 卢志刚)

【编辑】:韩太召
【责任编辑】:邹炜新